MES建设“挤牙膏”、“打补丁”现象的两点分析

一个MES系统基本上是为制造商服务的制造执行系统。它是管理核心业务的核心应用程序,例如生产流程监控和条码管理,仓库管理,设备管理和智能排产等。MES上线带来的改善有目共睹,但是建设过程中艰辛也有不少,市场调研中体会最深的,小编总结为“挤牙膏”和“打补丁”,即:需求获取的挤牙膏、实施应用的打补丁等。
 
以MES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厂系统建设中,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:乙方(实施方)面对甲方(企业方)层出不穷的需求,深陷泥潭疲于应对,甚至这些需求会隐隐对自己的系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;甲方面对乙方技术折扣,对实施效果不满意,甚至萌生当初选型失败的感叹。最终演变成,双方似乎都在硬着头皮推进这个事,启动时的意气风发演变为最后的垂头丧气。
 
这种事情的表面现象是用户需求获取就像挤牙膏一样,技术实施就像打补丁一样,本质上是彼此没有捕捉到对方的真实意图或想法。该如何解决呢?小编给大家做一个初步分析。
 
(1)技术与管理的融合,是重要的思考出发点
 
甲方有自己的管理经验,乙方有自己的技术优势。需求对接和实施应用过程中,双方可能本能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,这本是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和举动。但因为双方的立场和诉求有差别,问题也就产生了。
 
甲方如果强势,乙方将跟着甲方的节奏走,等于跟技术人员讲管理。乙方如果强势,甲方则听从了乙方的解决方案,等于跟管理人员讲技术。这两种现象如果是无意为之,还可以进行纠正,但如果是故意为之,则改变难度比较大。最终的结局就是管理与技术无法融合,难以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。
 
通常乙方在技术方面占有优势,也有自己的技术短板,甲方对工厂实地管理经验丰富,也有视野追求过高或过低的限制。正确做法:前期以管理业务需求及其规范化梳理为重点,对技术支撑进行牵引和磨合,形成可执行、可预期的技术解决方案,后期重点是督导业务需求的对标落实。
 
 
(2)重视实施方法与步骤,保证有序协调推进
 
经常提及信息化实施建设需要总体规划、分步实施,如果能够真正体现这点,所谓“挤牙膏”、“打补丁”现象也就不会出现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。但其实这个需要仔细体会和落实的,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。
 
“总体规划”的内涵简单说,就是不能想到哪做到哪,这也是挤牙膏现象的根源。但问题的关键是企业也很难在初始就能够提出完整需求,建议借助应用场景明确、深入和具体的描述自己需求,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描述和方案规划。不少企业在做规划时,比较重视功能的体现忽视了彼此的联动关系,这会导致后续的衍生需求或者需求变动没完没了。所有的技术要求都应该解析和对标应用场景。应用场景应该具象化,涉及到流程衔接、数据格式及其表达、操作动作等,是技术系统各项功能联结的主线。这样做的效果就是目标始终清晰、事项定位准确。
 
“分步实施”是非常必要的,尤其是信息化系统涉及到对企业管理业务及其习惯的改变,必须考虑企业内部循序渐进的接受程度,是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一种具体体现,先解决什么打通什么、再解决什么实现什么,是需要结合需求的紧迫程度和实施应用难度综合考虑的事情,相当于形成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的逐级关联的“势能”,变被动为主动的局面是应该追求的。
 
那么,具体怎么分步实施呢?举个实例:  
 
2016年,某公司引进嘉益仕Litins MES系统,通过信息化、工业化的深度融合,实现公司在设计、采购、制造、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数据链整合,打造出一个高效敏捷的生产智能化管理体系。工厂基本实现无人操作,员工通过“MES系统”电子看板屏幕实时看到工厂生产、仓储情况。  
 
2018年,公司通过与嘉益仕(Litins)展开继续合作,完善了工厂的“MES生产过程执行系统”,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生产,实现了质量检验和质量追溯的集中化、无纸化。该套系统能够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,进一步实现透明化生产。嘉益仕Litins MES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旨在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整个生产过程,以维持适当的控制系统来处理工厂车间的生产活动。它有助于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,最终导致以及时和低成本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。